中國電建:千年古戰(zhàn)場的光伏藍海
層巒疊嶂間,深藍色的光伏板沿著30度陡坡蜿蜒攀升。
在晉北懷仁的蒼茫群山中,這座由十四萬塊“能量盾牌”構筑的光伏藍海,正將千年古戰(zhàn)場的烈日熱浪,轉化為綿綿不斷的綠色電流。
7月27日,由中國電建水電十一局承建的山西懷仁100兆瓦光伏項目并網(wǎng)發(fā)電,為這座“北方瓷都”鑲嵌上璀璨的能源明珠。
山地攻堅,陡坡開路筑基
2024年7月13日,中電建十一局的旗幟獵獵作響,插上懷仁蒼茫的山脊線,標志著山西懷仁100兆瓦光伏項目正式破土動工。
陶土淬火,始自第一鑿;青山伏脈,終成萬里光。
然而,迎接建設者的并非坦途。當項目團隊首次站在山脊遠眺,層巒疊嶂的陡坡深谷便給了他們一個“下馬威”。朔風裹挾著粗糲的砂石,猛烈撲打著安全帽檐;腳下平均30度的傾角,讓每一步都深陷松動的碎巖;最近的村莊在盤山公路的盡頭若隱若現(xiàn)……
“陶土硬過鐵,坡陡鷹難歇。”從城市樓宇的鋼筋森林到溝壑縱橫的荒山野嶺,一切從零開始,等待著建設者以雙腳丈量天地。
更大的挑戰(zhàn),藏在起伏的山勢和沉默的巖層之下?!澳銈兛催@地形圖,蜿蜒起伏,溝壑縱橫,”測量員李康站在鋪開的圖紙前,神色凝重地指點著,“就像咱懷仁燒瓷的窯火,外表看著溫潤,內里卻剛烈無比。”項目選址的6個地塊,平均坡度高達30度,局部陡坡甚至超過40度,讓初來乍到的測繪團隊倒吸一口涼氣——精密儀器的架設、數(shù)據(jù)的精準采集,每一步都伴隨著滑墜的風險。
更令人憂心的是地質:這片享有“北方瓷都”盛譽的土地,也因歷史采煤遺留下特殊的創(chuàng)傷。表層覆蓋僅半米厚的浮土,其下便是松散、酥脆如陶土的風化巖層,遇水易散、承載力極差。開工首日,三臺重型履帶挖掘機轟鳴著進場,意圖開辟道路,卻在漫天的煙塵中艱難“啃噬”著巖層,費盡九牛二虎之力,才勉強在陡坡上勾勒出幾條便道的雛形。
修路,迫在眉睫,安營,刻不容緩。
項目部全員化身“山地尖兵”,雙線突進破局——一面協(xié)調當?shù)卣畷円固た?,在墳冢、采空區(qū)、私人地塊的交錯地帶硬生生辟出新路;一面肩扛儀器攀越陡崖,用紅漆在裸露巖體標記出第一條基準線。
面對陡坡和脆弱地層的制約,項目部采取了精細規(guī)劃、分層施工和加強防護的策略,技術人員詳細勘察路線,避開潛在不穩(wěn)定區(qū)域和采空區(qū),優(yōu)化道路走向,盡可能選擇地質條件稍好的地段,成功規(guī)劃出一條條適應山地條件的施工便道。
主體建設,科技攻堅克難
鋼骨扎破巖,燈火照青巒。
自開工之日起,項目指揮部便將這十字箴言烙進每寸工程血脈。面對平均30度的陡峭坡度與酥脆如陶土的風化巖層,項目負責人吳跟隨在第一次生產(chǎn)會上斬釘截鐵:“在瓷都造光伏,得讓技術長出‘金剛鉆’!”
“金剛鉆”的鍛造,始于燈火通明的科技攻關室??偣こ處熗跏矌ьI攻關小組挑起了長明燈,針對懷仁山地特有的“硬骨頭”——陡峭巖石地形樁基定位難、風口坡地支架穩(wěn)如磐石難、分散點位集電升壓施工難——確立了三大核心科技立項:《陡峭巖石地形下光伏樁基定位技術研究》《風口陡坡強穩(wěn)定性光伏支架安裝技術研究》《山地分散光伏集電與架空線路升壓站施工技術研究》。然而,紙上得來終覺淺,最嚴峻的考驗在寒風刺骨的現(xiàn)場。
支架基礎施工是保障項目整體穩(wěn)定的核心。在坡度大、巖層松散破碎的陡坡上進行大規(guī)模支架基礎鉆孔作業(yè),首要挑戰(zhàn)是常規(guī)大型鉆機缺乏穩(wěn)固的作業(yè)平臺。為此,項目團隊采取了針對性方案:使用小型挖掘機在陡坡上謹慎整理出僅容鉆機操作的小型平臺;將較重的潛孔鉆機拆解后,由工人在安全防護下分段搬運或借助簡易裝置運送至平臺;針對坡度極大、巖層特別破碎的區(qū)域,則選用更輕便靈活的拉鉚拖拽鉆機,并在必要時由工人在嚴格安全防護下輔助定位設備以確保精度。通過這些措施——包括構建小型作業(yè)面、設備拆解運輸、選用適應性鉆機以及必要的人工輔助定位——項目團隊成功克服了地形地質制約,完成了符合要求的支架基礎引孔施工。
基礎穩(wěn)固后,項目重心迅速轉向光伏支架與組件的精準安裝“要把光伏板像瓷片一樣精準鑲嵌在山體上。”王庶安帶著團隊開展技術研究。在零下15℃的寒冬凜風里,工人們兩兩結對扛著光伏板攀爬陡坡?!耙粔K光伏板七八十斤重,板子太涼手一碰就凍透了,手套都沒用。”來自榆林的安裝工老李展示著滿是凍繭的手掌,“但想到這些組件要扛住八級大風,再冷也得保證光伏板精準安裝?!?/p>
山脊背陰處叢生著虬曲的酸棗樹,鐵枝銅干刺破凍土,任憑朔風撕扯、巖屑擊打,依舊在春來時迸出瑪瑙般的紅果。這抹倔強的鮮紅,恰似寒夜中奔忙的接車人頭頂?shù)陌踩珶簦秩鐪y量員凍裂手背上滲出的血珠。
建設者們與酸棗樹何其相似!當經(jīng)驗豐富的老電工在結冰的地面上專注安裝電纜接頭,抵御著刺骨嚴寒;當“黨員突擊隊”的旗幟飄揚在45米高的輸電鐵塔頂端,隊員們在高空云端沉穩(wěn)作業(yè)——他們以鋼纖作筆、汗水為墨,在千年古戰(zhàn)場續(xù)寫著新時代建設者的擔當與力量。
并網(wǎng)發(fā)電,鑄就綠色豐碑
三月的懷仁,大風裹挾著黃沙掠過山梁,能見度驟降至不足十米。安全環(huán)保部潘高峰仍清晰記得那個沙塵肆虐的下午:“山上的草團被狂風卷進空中,組件下一群人拉著繩子想把組件復位,干完才發(fā)現(xiàn)鼻孔,鞋子里全是灰?!边@種與自然較勁的場景,讓人想起《懷仁縣志》記載的金沙灘古戰(zhàn)場——當年楊業(yè)將軍正是在這般飛沙走石中堅守陣地。
更大的考驗來自人員統(tǒng)籌安排。當集電線路桿塔吊裝工程都開始后,大家顯得有些“手忙腳亂”,“那段時間大家急得嘴上起泡。”吳跟隨翻出當時的溝通記錄:技術部的年輕人輪流蹲守現(xiàn)場,把吊裝方案改了又改,連綜合辦人員都去現(xiàn)場蹲守?!熬拖窆糯A站快馬傳書,我們硬是靠人盯人的‘笨辦法’,把控好現(xiàn)場施工的每一個細節(jié)平穩(wěn)進行?!眳歉S的話語里透著自豪。
從3月到6月,項目部全員接力攻堅,先后完成了樁基礎的澆筑、箱變基礎澆筑、支架安裝、光伏組件安裝、逆變器安裝、各項線路敷設、主網(wǎng)接地安裝,以及升壓儲能站各項任務的施工。整個過程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、高效推進,只為交出最后那一份質量可靠、成品完善的亮眼答卷。
夏日的懷仁群山化作蒸籠,熾白陽光灼烤著赤褐色陶土巖層。十四萬塊光伏組件沿盤山道蜿蜒而上,熱浪扭曲了空氣,金屬支架燙得能烙餅,施工決戰(zhàn)在此刻點燃。當夕陽將人影拉長在嶙峋山脊,酸棗樹投下紫紅的陰影。工人們坐在滾燙的巖板上,看深藍色光伏板隨山勢鋪展——那被汗水反復浸透又烤硬的工裝后背,早已凝出片片鹽霜繪制的“地圖”。
這條追光之路,每一步都包含建設者的心血,每一步都鐫刻著堅持與智慧:5月15日,項目主體工程全面完工,十四萬塊光伏板在懷仁群山上構筑起壯觀的“藍色長城”;5月30日,項目順利通過并網(wǎng)前質量監(jiān)督檢查,各項指標合格。7月25日,項目升壓儲能站一次帶電成功,為全站并網(wǎng)運行奠定堅實基礎;7月27日,隨著一聲清脆的合閘聲,由水電十一局承建的山西懷仁100兆瓦光伏發(fā)電項目成功并網(wǎng)發(fā)電。
項目建成后,年均發(fā)電量1.48億千瓦時,相當于每年節(jié)約標煤約4.46萬噸,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2.22萬噸,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880噸,減少氮氧化物排放約 367噸。對進一步優(yōu)化當?shù)厍鍧嵞茉唇Y構,減少化石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,推動山西省能源轉型、實現(xiàn)“雙碳”目標和促進經(jīng)濟社會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具有重要意義。
昔日,熊熊窯火淬煉出“懷仁陶瓷”的金字招牌;今日,這片藍色“光鎧”正為這座古老的城市鍛造著綠色發(fā)展的新動能。
并網(wǎng)發(fā)電
監(jiān)督:0571-85871513
投稿:news@ccement.com